Gartner报告解读:阿里云服务SWOT分析
阿里巴巴是中国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并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它的云业务。阿里将它旗下的电子商务和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它需要保持业绩增强透明度以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成功。
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业务开始发展,最开始它是模仿亚马逊AWS的模式,特别是云服务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模式。逐渐的,根据市场的需求,阿里云开始创新它的产品。最初阿里云将中小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作为它的目标客户,但是从2013年开始,阿里云逐渐的将它的业务扩展到政府、制造业和金融行业。阿里云的IaaS业务在上一个财报年达到了20.5亿,相比同期增长了64%。
这份报告同样将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维度来分析阿里云的定位和能力:
该报告同样对阿里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给出了相关建议:
Gartner发现,许多阿里云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对其战略和能力认知不够。凭借其现有的云基础设施,阿里正建立和完善以数据为主的能力,以帮助其客户转型和发展,这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云战略。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供应商,它是联系中外客商与中国大中型电子商务消费者的重要通道。对于阿里全球竞争对手来讲,这不是一场零和博弈。以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他们与之将会有一些合作机会。
阿里全球竞争对手在战略规划时,可以利用阿里在企业级云产品和生态系统的不足,从竞争中获得优势。
阿里在中国以外的市场有比较积极的扩张计划,阿里需要迅速推出它的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支持其电商的拓展需求。阿里云在短期内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云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阿里要发展其云基础设施,并为全球客户提供云服务,在这两方面为全球技术服务供应商提供了极大的合作机会。阿里需要通信服务提供商和IT基础设施供应商在数据中心设施和网络方面提供支持。而独立的软件开发商、咨询服务公司、系统集成商和管理服务提供商可以参与到其云端生态圈中去。
Gartner魔力象限怎么看?Gartner报告准确吗?
横轴: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包括厂商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外部投资等等。
纵轴: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包括产品的使用难度、市场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
最后将这些分析指标综合起来定位在四个不同的区域:
Niche Players 利基者、投机者
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和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都不足,但是可能在特定的某个市场做的不错,同时也不会超过那些特别大型的成熟厂商或者供应商。通常是集中在某些特定领域、专业领域,或者是一些比较新的企业。
Challengers 挑战者
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很强,但是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不足。通常情况下是指比较大型的成熟厂商,由于其本身特定市场比较成熟、市场执行能力很强,但是在新领域新市场的拓展上目前还没有做出太多的发展计划改变。作为挑战者,在继续保持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的同时,如果在市场前瞻性上能够调整和突破,是非常有希望进入领导者(Leaders)区域的。
Visionaries 有远见者、愿景者
Visionaries 本身这个词的词义是指空想主义者、愿景者,但是放在这里还是用远见者描述更加合适。通常描述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很不错、了解未来的市场发展动态和前景,有潜力进行创新。在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上分为有远见但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的早期创业者,和一些有远见但是执行反应能力调整不及时的比较成熟的大型厂商、供应商们。所以对于在这个区域的厂商或者供应商,一般要么就是早期市场中刚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有创新能力有远见,一旦在市场执行得到提升也是非常有希望进入到领导者(Leaders)区域
对于想要分析竞争行情的厂商来说,魔力象限也是一个相当好用的工具。魔力象限提供了市场上顶尖企业的对照表,展示了这些企业的强项和弱项。构成竞争的公司就可以利用该信息去着重发展对手公司薄弱的业务,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如何正确地引用 Gartner 报告
近两年越来越多国内厂商出现在 Gartner 报告中,想起之前的一点工作经验,在此跟大家分享,希望能有所帮助。引用的核心是,遵循 Gartner 强调自身中立性和独立性的原则。
我当时任职的公司每年都会购买 Gartner 服务。印象中在首年购买后,负责 AR 的领导就组织大家学习了 Gartner 引用规范,确保在外部营销上的专业性和规范性。2014年,当时我们的产品第一次进入魔力象限 MQ(其实这也是 Gartner 第一次针对该产品发布 MQ 报告)。我当时在为负责国际业务的同事准备用于英文官网的新闻稿(Press Release)、banner 以及 tagline。根据 Gartner 引用规范要求,这些内容需要向对方提交审核。我印象中有3点明确的要求:
1、厂商引用 Gartner 研究内容的外部材料中,都必须包含 Gartner 的免责声明;
2、MQ 的图片(也即各厂商在 MQ 象限中的位置)不能用于新闻稿、广告、白皮书等外部营销材料中;
3、需要购买报告的授权 reprint 后,才能外部分发使用。在此前提下,MQ 图片可以出现在官网的 banner 中,作为推广已购买的 reprint 入口。另外,针对 MQ 图片的应用,也需要包含对应的免责声明。
由于时间有点长了,相信以 Gartner 的与时俱进和严谨,应该会有一些变化。我今天再去 Gartner 官网上查看了最新的引用策略 1 。目前来说相关性最大的是3.4节(3.4 Gartner “Branded” Research: Cool Vendor, Critical Capabilities, Hype Cycle, Magic Quadrant, Market Guide and Vendor Rating),我前面提及的内容暂时还是一致的。Gartner 最新的这份策略,里面提供了众多内容翔实的示例,帮助理解如何正确引用。以最为经常性被引用的 MQ 以及 Market Guide 为例,Gartner 给出了一个示例 2 ,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截图和要点摘抄如下,供参考:
“Magic Quadrant placement is not a “stack rank” or “rating”.
“The Market Guide provides a representative listing of vendors; no rating, ranking or evalu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content type. We do not allow vendors to emphatically state why Gartner included them in a Market Guide. Any opinion of this type must clearly be stated as the vendor’s own, not Gartner’s. ”
其实,确保引用正确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外部营销材料发布之前,提交原始版本给 Gartner 进行审核,按照对方要求来进行就好了。
来也科技:入选Gartner《RPA 魔力象限》之后,目标是全球市场
2021年7月26日,高德纳(Gartner)《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发布。中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厂商「来也 科技 」入选,与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Prism 等老牌厂商一起被Gartner重点推荐。
在报告中,Gartner高度认可来也 科技 的创新、市场理解、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双生态。 尽管刚刚在海外崭露头角,但是来也 科技 的收入增速、资本背书,让Gartner看到了这家潜力巨大的厂商,其对此评价“或将改变亚太RPA市场”。 此外,这也是中国RPA厂商自Gartner 2019年发布该年度报告以来首次入选。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报告中,Gartner评估了全球18家头部的RPA厂商,将它们分别列入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四个象限中,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自动化发展提供选型参考。
Gartner是全世界最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机构之一。长期以来,其发布的“魔力象限”系列报告都被行业视为“ 科技 界的奥斯卡”、“CIO(首席信息官)们选型圣 经”。
在报告中,Gartner对来也 科技 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介绍了来也 科技 的优势:
因此,这也使得RPA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方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成为了软件领域中全球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提升运营效率的自动化选择之一。
在Gartner 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RPA市场调查中,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在2018年增长了63.1%,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软件。 麦肯锡数据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其中全球RPA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000亿美元,并以每年64%的增速,成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
快速增长同样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丰富的变化。
魔力象限描述了Gartner依据标准对该市场内的厂商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从魔力象限的变化也能看出世界RPA市场的变化。
对比去年的报告,今年的报告,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三个象限变化不大。微软凭借其过去一年不断增加的RPA方向投入从挑战者象限向前进入了领导者象限。
特定领域者象限的变化相对较大,由去年的6家厂商变更为今年的8家,其中来也 科技 、Cyclone Robotics、IBM、Kryon和Nintex共5家都是新进入的,有4家出局。这都从侧面反映出市场竞争之激烈,新玩家的加入,旧玩家退出也能看出行业洗牌正在进行中。
Gartner对于特定领域者象限的定义是:特定领域者通常从事垂直或功能领域,他们拥有仅限于特定区域或市场子集的强大软件产品。
从这个层面来说,此次包括来也 科技 等国产厂商的入选,一方面表明国产RPA厂商的实力正在剧增,创新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及其所在的亚太市场市场规模正在扩大,对于世界RPA市场而言地位也越来越高。
其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是来也 科技 入选魔力象限,这家年轻的企业有何过人之处?
魔力象限会以二维模型来阐述各个厂商、供应商的实力与差异。具体而言,前瞻性包括厂商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外部投资等;执行能力则包括产品的使用难度、市场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
来也 科技 创办于2015年,最早以自营模式提供C端智能助理产品及服务起家,后逐步发展为AI技术为核心的对话机器人平台。2019年6月,来也 科技 宣布完成与RPA创业公司奥森 科技 合并,进入“RPA+AI”市场。目前,来也 科技 帮助保险、通信、电力、金融、零售等多行业的企业客户,以及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医社保、公共医疗、院校在内的公共事业领域,实现了各种业务场景的深度突破与打通。
从Gartner的调研维度出发,我们不难得出来也 科技 为代表的中国RPA厂商入选魔力象限的原因。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也 科技 长期对于RPA+AI技术的布局和积累, 这样的布局在目前的中国市场是少见的,这不仅源于来也 科技 的战略眼光,更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性使然:相较于全球市场,中国大型企业对于AI能力的拥抱和接受程度较高,而在疫情后企业对于自身数字化需求的热情也在逐渐攀升,希望借助PRA平台和AI能力帮助自己完成智能自动化的转型,这也成了来也 科技 能不断拓展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在公司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方面,来也 科技 是全球少有的具备原生 AI 能力的RPA厂商。来也 科技 的研发团队源于百度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和基于“按键精灵”的原班人马,这使得来也 科技 拥有20年的RPA经验,使得其RPA+AI产品具备原生的OCR、NLP、对话机器人等能力。
在7月21日,Gartner发布年度重磅报告《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来也 科技 同时在RPA、NLT(Natural Language Technologies)两项技术领域入选,其中在NLT领域,来也 科技 更是少数能够与BAT、华为、AWS等巨头同时被推荐的厂商。
此外,正是因为来也 科技 在RPA领域和AI相关领域的双重积累,才有能力帮助企业客户将自动化推向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串联起从前台到后台的业务,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自动化”。在 2020 年 5 月,来也 科技 上线了全球首个专为 RPA 机器人打造的 AI 能力平台“ UiBot Mage”。
来也 科技 还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厂商,入选HFS Research关于亚太RPA市场的报告。在7月22日IDC最新发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国RPA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报告中也说明了,来也 科技 在中国RPA市场属于领导者厂商。
IDC MarketScape:中国 RPA 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
在创新力和市场前瞻性方面,来也 科技 仍然专注于开发AI与RPA的结合应用,它始终相信不论是在IDP、对话式AI,还是流程挖掘都等有AI加入和优化的空间。
而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双生态”也是来也 科技 的杀手锏之一。 500多个合作伙伴,超过四十万名开发者构建出一个活跃的“RPA+AI”社区,这给RPA的普及以及新应用的开发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开发者的存在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未来RPA市场的发展方向。
在人力成本逐步增加的今天,好用的产品能帮企业和用户个人降本增效。而更大用户量同样也意味着更多开发者参与,更大应用生态形成,搭建流程场景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作为开发工具要站稳市场,一方面必须逐步降低产品的使用难度,另一方面必须最大化技术支持的能力,这无疑也提升了来也 科技 市场愿景的前瞻性。
“入选魔力象限对于来也 科技 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是公司坚持 RPA 软件与 AI 自研的路线,坚持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双生态建设的结果。”汪冠春说:“这是Gartner 历史 上第三次发布RPA魔力象限报告,就有中国厂商入围了,这在企业软件领域非常少见。说明AI赛道中国公司大有可为,也感受到任重道远,是激励来也 科技 进一步进军国际的强心剂。”
入选RPA魔力象限,意味着国产RPA已经进入全球RPA市场,对于中国厂商而言有着非常好的背书效应。“许多海外企业在采购RPA时都会以魔力象限为标准,这也意味着来也 科技 将被全球推荐,这对于公司进一步推动国际化战略有非常大的帮助。”汪冠春表示。
随着数据科学的不断发展,以RPA为代表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入工作中。根据麦肯锡的调查,当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活动可以在大约60%的职业中实现自动化。根据IDC预计,到2023年,全球RPA市场规模达到39亿美元,中国RPA市场具备较强增长动力,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4%。此外据Bain&Company估计,自动化软件的潜在市场规模增加到约650亿美元。
如此大且还在继续增长的市场,也吸引了亚马逊、阿里云、华为云、谷歌云、微软、IBM等巨头纷纷入局,同时还有UiPath和Blue Prism等欧美先发企业。走向世界,也就意味着要跟进一步与它们竞争。
对此,汪冠春认为,具备原生AI和RPA两个维度能力的来也 科技 ,在世界舞台上也有竞争力。“未来,AI在RPA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客户一定程度上会对厂商的AI创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提升。而中国的AI技术、AI应用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这给RPA中国厂商开拓世界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汪冠春表示,“RPA+AI也是个壁垒很高的市场,要进一步打开市场,就必须不断在创新上投资,塑造公司的独特性,中国拥有丰富的开发者资源在这一方面也很有优势。”
来也 科技 已经开始了世界市场的征程。过去一年,在市场拓展上,来也 科技 已在东南亚,拉丁美洲,英国和欧盟组建了团队,积极布局欧洲等相对成熟的市场的同时,开拓蓝海市场,用来也 科技 的原生AI能力和全球开发者生态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差异化解决方案。稳步推进打造世界级RPA+AI 平台、方案及服务。
在双生态建设上,来也 科技 计划在三年内打造全球最大的软件机器人开发者社区和机器人交易市场,并在2025年前通过校企合作和社区运营认证100万开发者。通过为全 社会 培养更多智能时代懂RPA和AI的人才,将数字劳动力会加速落地政务、电力、金融等行业中去。“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努力,能争取更早进入魔力象限的领导者象限!”汪冠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