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首席CTO笔记来给各位分享关于合肥物联网发展如何的相关内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合肥工业大学物联网专业前景如何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所以你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这三个经典专业中选一个就行了,出来也可以做物联网。
物联网的就业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仍然存在成本、技术、政策、用户壁垒等瓶颈,从目前情况来看,环保、安防、智能交通、农业、医疗推广的可能性最大,而企业和个人的物联网应用的普及仍然需要较长时间。
虽然未来物联网将拓展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各个领域,但现在还没到广泛应用的时候,估计在中国还得需要几年的时间。物联网产业的兴起,不能跟风无序地发展。
当前,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各个产业链还缺少一定的行业标准,RFID应用产业市场密钥体系独自为政,国内也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每家企业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不通用的。
包括刚刚兴起的手机一卡通,电信、移动、联通三家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标准,即使同一家运营商采购的标准也不尽完全相同;因此物联网产业的兴起,更多的需要政府部门引导整个产业链出台更多行业技术标准,以规范各个产业的生产、研发秩序。
扩展资料:
物联网专业相关课程
第一个收集传感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存储和处理,( 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
第二个通过互联网传输信息和整理,(无线网络技术及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安全)
通过了前期的收集整理数据,你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对物体进行管理和控制。(具备物联 网体系结构及物联网软、硬件的基本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物联网更该是安全网
合肥东部新中心有何潜力?
东部新中心的潜力就是从一个没落的旧工业聚集地进化成崭新的新产业聚集地。而这正是目前区政府想要去努力实现的。
我们都知道瑶海区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用手机随手拍了一下我家挂着的地图,地图上显示了1996年的合肥市区略图。由图可见东部新中心所覆盖的区域,这二十多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合肥西部,尤其是西南区域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以“物联瑶海、 健康 中国”为主题的2018合肥市瑶海区“物联网、大 健康 ”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根据这一主题,我们也可以一窥瑶海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发展方向——物联网、大 健康 、大数据。我们都知道现在讲究产城融合,一个区域有产业才能吸引人,有持续向上发展的产业,也才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较高层次的人才,这个区域也就可以说是有潜力的。目前,瑶海区主要有三个产业园——合肥物联网产业园、瑶海都市 科技 工业园、安徽尚荣智慧医疗 健康 产业园。园区这么多,名字也起的让人莫名其妙,真心让人怀疑到底前景如何。
企业最开始在一个地区投资,最看重的就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态度与政策支持力度。最近这一两年来,伴随着首批国家级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和合肥东部新中心的东风,区政府负责同志也马不停蹄的四处去拉项目,今天去深圳,明天去上海,最近又去了北京,不可不谓之努力了。区政府也在全力打造全省最优的商务政务服务环境,印象分对于企业投资十分重要。毕竟,没几家企业贱到拿着钱去求着投资一个腐朽不堪的地方。
与此同时,除了瑶海区的全国老工业城区搬迁改造中的土地政策、资金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合肥市为此量身订制的地方配套政策,此外还有该区为了扶持金融产业而制定的1+7产业扶持政策。诸多政策加身,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旧貌换新颜还是值得期待的。人们还是应当多一份耐心,毕竟要致富先修路。而目前伴随着拆迁工作,基础设施配套也在进行之中。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东部新中心距离市政府、省政府较远,给人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许多项目的进展拖拉,这一点也是很让人生气与不满。而这也确实需要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避免东部地区百姓失望。
目前,东部新中心的建设才刚刚开局,未来发展如何尚属未知。那么,国内是否有可以借鉴的例子呢?事实上,成都东郊可以说和合肥目前的情况颇为相似。同样都位于城市东部,都是老工业区,历经过喧嚣也体验了落寞萧条。像我们熟知的钢管厂5区串串,就是下岗职工创办的。
而从21世纪初就开始的成都的东部老工业区改造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具体可以查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都模式”研究》,这篇论文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工业区结构调整改造的具体过程,涉及的诸多问题以及改造成果。“成都模式”的主要特点:1.坚持从规划入手,突出调整的整体性; 2. 坚持市场和政府的“ 两只手 ”并用,解决调整中一系列难题; 坚持“三个结合”,提高企业搬迁水平(简而言之就是涉及企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竞争力);4. 坚持以大企业和搬迁难度大的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缩短企业搬迁时间; 5. 实行分区域分时段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搬迁步伐。
而“成都模式”也给我们许多启示:1.要制定好规划政策,把工业结构调整与经营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2. 制定好土地政策,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3. 制定好政府补贴等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资源配置,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 制定好人员分流政策,将人员分流与开发利用东郊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 5. 坚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结合; 6.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置入全国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框架之中进行;7.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可以说,十几年前成都东郊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面临的困难比合肥瑶海区要多得多,难度也大得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时至今日,十几年过去了,成都的工业水平实现了升级换代。以东郊记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园区也为老工业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这片旧厂房里,年青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成都市东部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提出,可谓是及其大胆但又颇具眼光。41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规划,将为文化产业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如此的魄力与眼光,不知合肥是否具备呢?可以说,两座城市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就目前来看,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发展未来可期,但事实上由于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发展的上限其实并不高。以文化产业为例,合肥本身就缺乏相关的土壤,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出的果实如何可想而知。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合肥文化资源的过度集中——如天鹅湖畔就集中了大大小小若干个博物馆,甚至新的市图书馆也将建于附近。此外,滨湖区也集中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文化场馆。这么多新建场馆的过度集中建设,对其他城区来说很不均衡。尤其是对于意在培养文化产业的新中心而言,仅仅靠着几个破厂房就真的够了吗?
至于作为招商引资核心的三个产业园,距离相对较远,联动作用有限。而众所周知的是,物联网方面,高新区肯定要分一杯羹。那么实际能分给东部副中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就目前来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东部新中心的潜力是有,上线不高,顶多就是一片新兴的产城融合比较成功的区域。至于说给人一种很惊艳的感觉,应该是可能性很小。
两个大城市过近,会形成恶性竞争,所以一般都选择背向发展。
但有两个城市,可能不一样,这两个城市就是合肥和南京。
老夫个人觉得,合肥现在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西南,但重点是南,从各种铁路高速通向安庆来看,就可以看出一二。而南京没有向西发展的意图,重点是向北,由于地理位置问题,可能略向南发展延伸至安徽境内,如马鞍山等。
南京位于江苏最边缘,想把北边的一些城市,如果丹阳,常州,甚至苏北等城市拉如南京都市圈,显然有点力不从心。
更加让人揪心的是,浙江,上海等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如,上海把南通,苏州,无锡等城市纳入自己的都市圈,于此同时,杭州和宁波等城市也在发展自己的“大海湾”经济圈,。
不难看出,南京给人一种“抛弃”的感觉。
面对四周强市的竞争下,南京该怎么办?
办法还是有的,。我们知道,南京与合肥很近,只有100多公里,。南京有的是钱,南京应该大方一点,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与安徽共享。,积极向西发展,与合肥连起来,这样,合肥的东面就会极快的发展起来!这也符合“长三角一体发展的措施”!
但关键看南京是怎么决策的,我们也只能讨论讨论罢了!
正确与否敬请各位朋友讨论讨论指教,谢谢
有何潜力?就因为东部算是最后一个发展的区域,拥有大片未开发土地,而且我相信后期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甚至会超过其他区域,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最后一块发展的地方。
先把路修好 才是实事
东二环禁止大货车同行,绿化做好,道路整修。长江路一直到肥东的路全部翻新。五里庙,物流园全部挪到郊外。这三条措施能让瑶海的印象好一半。路都修不好,谈什么投资,谈什么新中心。
东部新中心已经在开始了!快了
基本就这样了,因为东边面对的是南京,合肥根本就不敢面对南京发展,只能往西发展了,所以东边无潜力可谈,如果想要发展起来,必须划归南京才行
希望不是画梅止渴,真干实干。瑶海区三十年是叫合肥东市区也是最有钱繁华的地方,全是以东市区为荣。不要看到现在的衰败破旧而忘了当初为合肥发展努力奉献的光辉。
别画饼了 谁有钱呢 最终都靠银行 银行也怕金融机构 我就是做金融中介的 其结果就是被强奸 然后不欢而散
连路都没有,修高架便道灰尘直漂路象弹簧,
合肥工业大学的物联网专业怎么样?
合肥工业大学是个蛮不错的学校的,他开设的专业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的,我有2个同学就在那里读书,至于物联网实验室,他们也是建设了的,好像是和一个叫飞瑞敖电子科技的公司合作建设的。。物联网前景还是蛮不错的,好好学,将来会有大用处的。
物联网工程这个专业到底怎么样?
物联网工程专业挺好的,就业率也挺高的。学这个有点难,有点容易掉头发(这是计算机行业的通病)。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集群多的特点,应用范围几乎涵盖各行各业。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
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络、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短程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3.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训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培训技能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物联网项目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了解物联网项目相关法律法规;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语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
4.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物联网项目市场巨大,所以就业前景也很好。毕业生可在信息传播时代从事深度、综合性、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可从事设计、制作等新闻传播技术方面的传播技术工作,或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企业等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营、监测和管理工作。
合肥的IT业发展的很好吗?为何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硅谷,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园。
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尽管美国和世界其他高新技术区都在不断发展壮大,但硅谷仍然是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一个世纪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但是自从英特尔、苹果公司、谷歌、脸书、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在这里落户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一座繁华的市镇。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硅谷出了无数的科技富翁。
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为依托,主要包括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同时还包括加州大学其他的几所校区和圣塔克拉拉大学等等。硅谷以高新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合肥的IT行业发展才刚刚起步,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还言之尚早,不过合肥的未来科技发展也是一片光明。
合肥的同样以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中国顶尖大学——中国科学科技大学为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除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外,211院校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也为合肥输送了重要人才。不仅这些学校。还有不少国内顶尖高校将在近几年在合肥设立分校。
这些知名的学校资源将会给合肥带来宝贵的资源。
同时,在量子信息方面,国家计划5年投入1000亿。在合肥高新区将建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的综合园区,与中科大新校区、先进技术研究院、高新区众多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产学研的互补。
中科院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规划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的量子信息科学研究转化基地;构筑中国元素和徽派文化交汇的创新平台;建设生态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绿色家园;塑造以人为本、融入王咀湖片区的城市名片。量子实验室未来与其东侧的中科大先研院相辅相成,定会成为未来高精尖人才汇聚的地块。
合肥的科技产业未来主要在高新区和新站区。
合肥高新区已经拥有科大讯飞、科大智能、科大国盾、赛为智能思科、华米、联发科、新华三、美亚光电等多家知名企业。
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随着个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科大讯飞也在风口上逐步转型,其AI能力可以和国内互联网巨头一较高下。
科技部正在联合相关部门抓紧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启动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相关准备工作。BATX 百度+阿里+腾讯+讯飞将推动国家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初步考虑将依托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在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等技术方向试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等。
华米科技是华恒与小米的合资公司,同时也获得雷军顺为资本的巨额投资,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及其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未来将引入更多全球化资源及风险资本,在智能可穿戴领域打造另一个全新的“小米”。
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打造中国声谷
2016年2月,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声谷”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当前,“中国声谷”已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一定的产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张新名片。2017年7月,李国英省长专程赴合肥市调研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召开座谈会,要求聚焦建设更具影响力的“中国声谷”,继续强化政策支持,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促进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省经信委副主任王厚亮介绍,到2020年,力争“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引领“中国声谷”建设。
从科大讯飞一枝独秀,到集聚130家人工智能(AI)企业;从专注基础研究到形成覆盖技术、平台、市场的产业链……作为中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自成立以来,聚焦发展“声音产业”,探索用声音唤启万物互联时代“万物一听”之门。
合肥新站区
打造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合肥市最强综合功能新区,最终将新站区建成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新城区。
“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立市”发展战略,新站区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施“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及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狠抓“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六代线、总投资20亿元的鑫昊PDP、总投资100亿元的彩虹高世代玻璃基板、总投资约90亿元的蓝光LED产业化、总投资80亿元的海润光伏电池、总投资28亿元的彩虹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以及住化化学品及回收、法液空大宗气体、葳迩敏SMT及衬板清洗、明韩电子SMT、鑫铭电子SMT、京东方茶谷背光源、京东方半导体金属零配件加工、冠鸿光电背光模组、翰博高新光学膜裁切京达物流配送等配套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TFT-LCD用光学级聚酯薄膜:合肥乐凯产业园一期于2008年12月份正式投产,二期项目主要生产与平板显示器配套的扩散膜以及相关的高档光学级涂层薄膜产品,于2009年7月正式投产。新站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新型平板显示为代表的泛半导体产业已成为试验区新的支柱产业,园区新型工业的布局和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合肥新站区打造少荃湖科技园
在合肥新站也正在谋划这样一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配套完善、生态优良的集聚区——少荃湖科技园。项目规划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条件宜居和谐生态环境蓝绿交融”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发展方向。项目占地164公顷,位于新站区少荃湖西岸,范围魏武路以南、大禹路以东、西淝河路以北,卧龙路以西,靠近铜陵北路高架桥终点和地铁4号线延长线的终点站。
同时,新站区北航科学城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2018年招收第一批学生。
北航合肥科学城项目自签约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与北航确立的“121”战略合作布局(打造1个科教融合的北航合肥科学城,2个科技产业园及1个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中心),北航与新站校地双方共同编制了《北航合肥科学城发展规划(2017-2025)》,目前规划已提交省政府。
按照规划,科学城项目近期计划总投资44亿元。其中:一期建设创新研究院,占地115亩,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布局微电子、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天临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通用航空、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医工交叉等6个研究中心,以及通航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期教学板块占地896亩(含学生宿舍、体育场馆等),建筑面积约70万平米,计划投资约34亿元,重点建设微电子学院、国际民航学院、创新管理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及北航合肥研究生院等。
到2025年,科技城将联合建成1个国家实验室,打造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100个科技型规模企业,引育1000名高端人才(暂命名“江淮学者”),形成10000名在校生规模,带动千亿产值。根据计划,北航合肥科学城将在2018年正式启动研究生招生。微电子学院、国际民航学院、创新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四个学院也在筹备成立中,这几个学院也有望2018年在合肥启动招生。
结语:以上就是首席CTO笔记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合肥物联网发展如何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关于合肥物联网发展如何的相关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